美人醉瓷器拍卖
“美人醉”又称“豇豆红”或“海棠红”。清代康熙年间御窑厂烧制的铜红釉,色调淡雅,犹如桃花,酷似豇豆的约色,并带有绿色苔点。后人描述为“绿如春水初生日,红似朝霞欲上时”。釉色者名“大红袍”或“正红”,遍体一色。明快鲜艳,洁净无瑕;略次者,釉色如豇豆,含有深浅不一的斑点及绿苔,称“美人醉”或“美人祭”;色调现浅者称为“桃花片”或“海棠红”、“娃娃脸”。此釉装饰无大件,多在小型瓶尊及文房用具上使用。
话说从前有个皇帝,他有一只玉杯。这只酒杯晶莹碧透,白中泛红,看上去犹如美女醉酒后的香腮。因此,这只玉杯被称为“美人醉”,皇帝老爷十分喜爱这只玉杯,把它视为宝中之宝。这个皇帝由此产生了一种嗜好,每天都要与皇妃们一起饮酒,就用这只“美人醉”王杯,每一次都要喝得皇妃们一个个脸色如同“美人醉”杯一样艳丽,才肯罢休。
有一次,皇帝不小心将玉杯跌碎了,他非常懊恼,就叫大臣们想尽一切办法造一只同样的王杯来,并把这事交给了主管瓷业的官员潘某。这个姓潘的官员想到景德镇的瓷器白如玉,那一定也能烧出红如玉的瓷器来。于是就带着圣旨来到景德镇,督促瓷工们烧制皇帝要的红玉杯,并下了一道严厉的命令,如果3个月内烧不出跟“美人醉”一样的杯子来,就要将瓷工们全部处死。
瓷工们只得硬着头皮去试烧,可烧了一窑又一窑,就是烧不出这种白里泛红的瓷杯来。眼看3个月期限就要到了,大家忧心如焚,可又毫无办法。瓷工中有个姓梅的师傅,他有个女儿叫梅英。她也很为父亲及瓷工们焦急。有天晚上她做了一个梦,梦中一个白胡须老人告诉她,城南老虎山上有种红釉泥,用它可以烧成红玉杯。第二天,梅英就一个人进老虎山去寻找红釉泥。她走啊走啊,鞋子磨烂了就打赤脚走,脚磨出了血,一脚踩下去,脚印都是红的。梅英也不顾,几天之后竟累死在山上。
梅英的父亲发现女儿失踪以后,非常着急,请瓷工们帮助一起寻找。他们找啊找啊,终于找到了梅英的尸体。他们非常悲痛,就在梅英死的地方挖个坑,好安葬梅英。说来也怪,他们挖坑的时候,竟挖出鲜红如血的釉泥,于是把这些釉泥带回去,掺在白色的釉浆中,再涂在瓷坯上,经高温一烧,终于烧出了白里泛红的瓷杯,比皇帝以前的“美人醉”王杯还要好看。
那位姓潘的官员高兴万分,急忙把这杯子献给皇帝。皇帝也高兴,立即给潘某加官晋爵。瓷工们虽然逃脱了被杀的厄运,却为梅英姑娘的死而伤心。他们另造了一只同样的杯子,用它来祭梅英姑娘。与皇帝把这杯子称为“美人醉”不同,瓷工们称之为“美人祭”。
查看全部介绍